京市一行,令所有人都大开眼界,包括姜芙。
这个时候的故宫博物馆远远没有几十年后那么火爆,不仅很多区域不对外开放,而且周边环境也一般。
许多珍品并不展出,要不是姜芙他们拿到批条,根本不可能顺利完成参观任务。
三天时间里,他们随身带着日记本,一路走一路看,全神贯注,唯恐漏掉一点儿有用的东西。
因为着急返程,大家甚至连长城都没去爬,只是托人买了几只烤鸭和稻香村点心,就马上回来工作。
等姜芙到家,孩子们都冲过来,叽叽喳喳地把她围在中间。
她们还没有和娘分开过这么久呢!
姜芙把东西给蔡桂花,让她留下一些,再给关系好的邻居分一分。
“对了,我在火车上看到唐丹丹和萧恒波了,他们也是去京市的。”
姜芙顺口提了一嘴。
没想到,蔡桂花倒是知道不少:“上次听李卫国说,萧知青不打算考大学了,就在公社和县里倒腾东西,现在也不算投机倒把了,真让他赚了不少钱,听说都准备在县里买房子呢!”
她虽然进了城,但老太太自有一番打听的渠道,而且她和李大娘关系好,偶尔还能用用居委会的电话,往大队上打一个。
“对了,差点忘了,人家本身就是京市人呢!”
蔡桂花一拍大腿。
姜芙也记得洛野说过这事儿,但她没往心里去,现在想想,也可能是萧恒波带着唐丹丹去见爸妈。
没几天,她又在友谊商店遇到了萧恒波。
萧恒波见到姜芙倒是不意外,他已经听说姜芙在城里找到工作,把户口都迁走了。
萧恒波是来毛遂自荐的:“我听说上面出了政策,说友谊商店很快就不只是对外国人开放的了,普通人也可以进来买东西。”
段玉涛补充道:“是这么说,不过到时候还需要有外汇券才行。”
萧恒波拿出包里的东西,放到桌上。
“这是我们公社生产的茯苓糕,上个月已经开始在县里的供销社售卖,反响很不错。所以,我想试试,看能不能把它卖到省城。”
要是从前,段玉涛肯定直接说两句场面话,把人送走。
什么小作坊的东西呀,也敢跑到友谊商店来碰运气,搞笑呢!
但现在,一个是上头政策有变,大家都意识到了不能再用老思想去面对新问题,另一个就是段玉涛在姜芙这里尝到了甜头儿,他的胆子也比过去大了不少。
所以,段玉涛仔细地从油纸包里取出一块。
“您随意品尝。”
萧恒波其实挺意外的,他之前跑县里供销社的时候,都被刁难了好几次。
段玉涛咬了一口,慢慢咀嚼着,眼前一亮。
他前两天刚吃了姜芙从京市带来的稻香村点心,本以为那就够好吃的了,不料这小作坊做的糕饼,居然也不差什么!
当然,跟人家大牌子的到底还是有一些差距。
但价格也比不了,不是吗?
老百姓买东西,还是主打一个物美价廉,得实惠!
段玉涛吃了一块茯苓糕,又想起萧恒波刚才说的话:“萧同志,你刚才说你是哪个大队的,我听着怎么有一点耳熟?”
萧恒波也不隐瞒:“我和姜同志一个地方的,我是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