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第一步是割漆,在漆树上割取天然油漆收集入竹筒,准备一盆桐油,其中添入猪油,将二者不停搅拌以相融,此时就要倒入方才收集的大漆;第二步是烧烟环节,将它们放置在密闭的燃炉中烧制烟灰,接着就要取烟,取不结块的轻烟为最佳;第三步是洗烟,将取的轻烟全全倒入清水中,静置一夜,翌日一早取上浮轻烟,这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了,需阴干一年,此之谓‘耐者事成’;一年至,火气去,将其加入等量牛胶糅合,遂倒金粉、朱砂、龙脑、珍珠粉、麝香入内,继续糅合,此为‘和胶’;之后再用捣杆反复捶打墨,使胶不凝固,至墨块表面光泽便可;然后将墨块揉成丸状,嵌入印板,将它搁置在毛竹所制的坐担下,打墨人于上,压制其下,谓‘压墨条’;准备一个木箱在里面铺上一层草木灰,再叠加纸模,将取出的墨条放置在上,再放纸模铺草木灰,吸湿半月;最后便可填金了,这一套流程下来,徽墨可成。”
这一席话下来,茶水都凉了,枉妙禅附于盏壁的指腹只察觉冷意,她浅啜一口,目色平淡,谁见了都得称一句“云淡风轻之态”。
她搁盏,随机点名:“匡维你可有收获?”
匡维挺拔地站立,耳高于眉,下颌微抬,周身总有股清高的书卷气儿,她颖悟绝伦,却恃才傲物,少与人交友。
她的声线非常稳:“徽墨之成,在于精,在于有耐性,若是太过急性心焚,则墨不成也。”
楚素娥和她用一张木桌,此时楚素娥正抬头看着她。
清闲之时,楚素娥有时会在她身旁,摇头晃脑地读书:“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一句是说得最多的,楚素娥其实很想和这位聪明的同窗做挚友,可惜对方总是不搭理人,于是楚素娥只好一直暗戳戳地默示着。
“很好,请坐。”枉妙禅颔首。
师者,授之以学。如今的枉妙禅采用刚柔并济的方式授学,虽说严师出高徒,但偶尔的赞扬也应有,以上来自陆南岐真诚的建议,枉妙禅欣然采纳。
【作者有话要说】
这篇文每写到新人物出场的时候,会或多或少的涉及她们的特征描写,有时可能是外貌描写。因为这篇文是我构思蛮久了,在我没有动笔写之前,我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她们的样子,大概就是“脑海中的影视剧”(?)
所以在我的脑海中,她们都是有一个外在形象的,我觉得她们都是独特的,所以会有一些这方面的描写。
*
注:[马背上坐着的是令整个大商都闻风丧胆的女人]这句话算玩梗hhhhh
——
徽墨的制成有查找网上的资料,也是看着网上制作徽墨视频写的。
因为是古代文嘛,也想写些古代实在的东西。
如果媎妹们对这些不感兴趣,我以后会减少。
——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
注①:“此剑曾当百万师”的原句是王维《老将行》的“一剑曾当百万师”
第14章十四两银子
在斋书的内阁中,陆南岐集结了一些人讨论发展襄浠山旅游业的可行度。
当然“旅游业”与“可行度”这两个名词出自阮魄生之口。
陆南岐思忖后道:“我们可效仿汴京人推广‘冠秋林’的方式,再加以独创我襄浠山之特色,最初我们可以找托无形中宣扬襄浠山风景山水之美,引喜好游山之人的兴趣。不过现在的重中之重是做好百姓的工作,这项发展得靠我们襄浠人一起努力才能办好。”
罗暥看起来干劲十足,她嘴角扬起笑,露出满口洁白的大牙,激情昂扬:“好,大伙一起努力!”
听说隔壁山靠着贩售茉莉发带而开始带动村落致富,这可把她羡慕坏了。
罗暥:比起自己山的一成不变,好友山的成功更令人心碎
枉妙禅很细致地分析着:“首先,我们需要大量的银两;其次,我们需要人手挨家挨户的去做问询;最后,我们需要派人挖掘出襄浠山的特色,这要求此人实地观察且心思敏锐,要能说出如何宣扬这个特色、打算为这个特色准备什么,引人流很关键。”
“当然,以我为本是核心,借鉴她山不可少。”
楚素娥听完,猛然拉起匡维的手,“师母师母,挖掘特色的工作就交给我和匡维吧,我们会再去找一些人手,按时有质的完成任务。”
匡维也无奈地点点头,不过仍是一贯地傲态样。
枉妙禅颔首。
就这样大致定下了初步计划,几人闲聊几句后,就各自回房了。
*
金卮那日在朝廷之上自荐后来到兖州任官。
她坐在马轿内,用指尖轻轻拨开一点帷幕,往哗然集市巡视一圈,两扇偌大的阔袖一时间灌进许许清风。
身为知府之女的元知琼一早就接到消息,在城门处静静侯着,因母有恙遂代母迎人。
等到人后,元知琼请人上了马轿,如今正在带着人坐在马轿中于官道上四周逛逛。
她默默瞥了金卮,跟金卮相处的这一小会她发觉对方真是金人缄口,看着金卮这慈眉善目的模样、眉间红痣将燃隐约。她想起打听到的消息都说金卮此人怀其德惠、菩萨心肠。
她还差人买了副金卮的画像,画中看着确实是菩萨善面,等真见了人她又觉得这传闻还有待考察。
她的直觉一向很准。
*
马轿内。
元知琼态度彬彬,微笑着给金卮介绍兖州山水人情,金卮很配合地会掀开帷幕四处望望。
两人都体现十足礼貌。
元知琼笑目而视,貌尔雅:“大人千千里来途长劳累,不若去庭玉湘吃膳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