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官人,你的姓氏是单姓还是复姓呢?”娘问道。
“姜大娘,下官的姓氏是复姓。”公孙司户回道。
不一会儿,公孙司户合上册子,把户帖还给娘,说:“姜大娘,户帖查完了。”娘接过户帖后,立刻把户帖放到家里,公孙司户准备离开的时候,束,戴玉冠,手上提着一篮子樱桃,穿着褐色圆领织锦长袍的孟哥哥进门了。孟哥哥放下竹篮,和我们互相作揖。我现公孙司户的身高比孟哥哥矮一个额头。
孟哥哥把竹篮递给娘说道:“姜大娘,这是晚生在路上顺路买的水果。”
娘接过竹篮说道:“言律,清容挺喜欢吃樱桃。”
娘又说道:“言律,在我们家说话,自称不用那么讲礼,随意些就好。”
孟哥哥回道:“唯。”
“子定,我之前收到你的书信说,你要在汴京待一段日子,你怎么不来我家坐坐呢?”公孙司户问。
“我两天前在你宅子投过名刺,说要拜访,你都还没回复。”孟哥哥说。
“这几天我在查户,还没来得及看名刺,我的错,要不咱们今天中午聚一聚。”公孙司户说。
“诺。”孟哥哥说。
公孙司户说道:“姜大娘,沈娘子,我跟子定是朋友,今天中午你们一家人可以来我家吃个午饭吗?”
娘回道:“公孙司户,不好意思,我要给我家郎君准备午饭,下午我们和邻居还要去开宝寺烧香。”对于不太熟识,上门查户的官员,坊间百姓通常按官员姓氏加上职位或者职位简称尊称他们。
公孙司户问道:“沈娘子,那你呢?”我不知道该不该去,表情有点犹豫,敏敏在我身边说:“清容姐姐,去嘛。”我就答应了。
“公孙兄,你和清容认识?”孟哥哥问。
“辩论比赛见过。”公孙司户说。
“子定,你们可以先过去,我住在旧封丘门,如果你找不到路的话,可以向行人打听。我还要继续查户,我先告辞了。”公孙司户又说道。
孟哥哥问道:“公孙兄,你家人今天在家吗?”
公孙司户回道:“我爹娘今天去洛阳游玩了,家里只有娘子在家。”公孙司户说完,和我们互相作揖道别。
孟哥哥说完,从衣袖里拿东西,不一会儿,他把一个天青色的陶瓷小罐子双手递给我。
我双手接过小罐子,拿在手里一看,上面刻着“眼药膏”这三个字。
我有点疑惑地说:“孟哥哥,这是给敏敏的吗?”
“不是,给你的。”孟哥哥说。
敏敏抬起头,问:“清容姐姐,这是什么啊?”
“眼药膏。”我答。
“孟哥哥,你给我眼药膏做什么呢?”我很疑惑。
“昨天在金明池,我看你眼睛四周颜色泛红,医馆大夫说你这种症状,可能是眼睛有外伤。”孟哥哥解释说。
“我眼睛没有外伤啊。”我说。
“你今天眼睛四周到没有昨天那么泛红了。”孟哥哥看着我的眼睛说,我随即反应过来,他说的是我的“眼影妆”,我用手指从眼睛周围抹下一层粉,笑着说:“孟哥哥,你说的是这种红吗?这是我涂在眼角周围的浅粉色脂粉。昨天脂粉涂了好几层,所以颜色比较泛红,今天只涂了一层,颜色就没有昨天那么红了。我的眼睛没有受伤,多谢孟哥哥关心。”
“你没事就好。”孟哥哥说。“我担心了一晚上。”孟哥哥小声说。我有点开心,不过他家里有人行医,那他是在关心病情还是在关心我呢,我在心里想。
“哥哥不懂化妆。”敏敏笑嘻嘻地对孟哥哥说。
我们和娘作揖道别后,孟哥哥说道:“清容,公孙兄表字‘皓’,表示明亮的那个字。因为他比我们年长,所以你可以跟我一样,称呼他一声‘公孙兄’。”
我回道:“好。”
孟哥哥又问:“清容,你知道去那里的方向吗?”
我摇摇头回道:“我平时很少去那边。”
孟哥哥走在前面,偶尔问路,敏敏拉着我的手,在后面同行。在巷子里走着,一路上,孟哥哥逢着吃食的店铺,就去向店家作揖,买东西,他买了米酒,水果,熟食。买完食物没多久,就到了“公孙宅”。崭新的大门十分宽敞,门上挂着桃符。
提着两个竹篮的孟哥哥主动敲门,上官思甜开了门,我们互相行礼。孟哥哥把竹篮双手递给上官思甜,上官思甜双手接物,客气地说:“谢谢你们买的东西。”她梳着“宝髻”,头戴簪,还未化妆,穿着白色上襦,橘色半臂,淡绿色裙子,腰间佩着“合欢带”,腰上挂着一条红色的同心结。
孟哥哥说:“不客气。”
“你们快进来坐。”上官思甜招呼着我们。一进门,我就看到他们宅子里种着三棵桑树。进了厅堂,桌上放着茶盏,茶瓶,茶罐,糕点,橘子。上官思甜给我们倒茶,茶瓶里只倒出一碗凉水,水里的茶叶没有冲泡开。上官思甜尴尬地说道:“不好意思,我早上起晚了,还没烧水,等下郎君回来了,我们去外面吃吧,我先去厨房烧水了。”上官思甜拿着茶瓶进了厨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没关系,我们是临时过来的。”孟哥哥说。
就座后,我小声对孟哥哥说:“孟哥哥,之前我在辩论社比赛见她和公孙兄,没想到他们是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