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最美的变数
自从先帝死于叛贼之手,之後很长一段时间,後宫妃嫔人人自危。
彼时皇权易主,新帝雷霆手段。
却不知为何登基的当日舍本逐末,非要御驾北上。
以为接下来京师必然再生动荡。结果在锦衣卫和手握兵权的萧夙的两相督察之下,杀过几只不安分的出头鸟後,前朝两波势力互相掣肘,按部就班,後宫也无人敢出什麽幺蛾子。
再有消息已是三个月後了。
新帝御驾回銮,人却重伤昏迷。
人一日没醒,妃嫔们一日悬心,个个不知自己下场如何。
倒是人人羡慕殷贵妃。
宫变当日就被封了“熙德”太後。
“新帝少时才被天家认回,性子一向孤僻桀骜,喜好杀伐,与咱们也生分得很……”
私底下,妃嫔们大都担心,新帝醒来後会不会要她们去给先帝殉葬。
直到後来。
据说新帝还不能下地走动,但已经意识清明。
能在那位玄伦大人的辅助下处理各种政务。
而後没多久,昔日的妃嫔们被封太妃丶太嫔。愿意去给先帝守陵的遵循自愿;想要出家修行的也都应允;膝下有子女的,封郡王或郡主,一同离宫开府;无子女的则无论品级高低,全都迁至指定的行宫居住。
皇城内的宁寿宫里,仅留了太後殷氏一人。
这样的结局,算得上皆大欢喜。
但殷氏这个太後做了也有一年多了,却在开春时遇到一件棘手之事。
“诸位姐妹可知,咱们皇帝的寿辰快到了。”
万寿节。
有礼部和内务府主持,说来并非难事。然而殷氏只是担了个名头,和江揽州并无母子情分,实在把不准这位新帝的真实性子丶喜好。
可既已身为太後,有些事情又不得不去操心。
好比时至今日。
“咱们皇帝马上二十有三了,却尚且无後,无妃嫔,也无一子半女。”
这在高祖皇帝建朝以来,还是前所未有的事。
于是开春之际。
宁寿宫第一次聚集了不下十位太妃太嫔。
大家面面相觑,却都不约而同想起曾经封爵宴上,新帝作为北境王,是如何口无遮拦地说自己身患隐疾,不举。
“可是後来,先帝不是下了赐婚旨意,那自请前往北境的关氏女子,如今怎麽样了?”
指的是关瑜妙。
人人皆知彼时尚未来得及成婚,北境王就被急诏入京,经过一场叛乱宫变,许多事情不了了之。
“太後可是在愁这桩婚事,是否还要遵循先帝旨意?”
“咱们皇帝自己又是怎麽个意思?”
难就难在这里。殷氏作为新朝太後,自是去探望过养伤的江揽州不止一次,然後委婉又隐晦地提起此事。
结果年轻的帝王眼也不擡,手里把玩着一枚宝石珠钗,沉默许久才似想起什麽,“关氏女麽?”
「花孔雀受难手札」里,便有关瑜妙这个名字。
只是衆多事情里,这人实在过于边缘,还在北境时,谁也没时间和精力去理会这麽个人。
“未来时机到了,她自有用途和归处。”
就这麽不明不白的一句,殷氏品不出个所以然来,後又去樊公公那里多番打听,才略有眉目。
“据说那关氏女根本不受待见,人在央都时,连北境王府的门槛都没踏进去过,倒是彼时皇帝身边,已有一美妾相伴。”
但美妾姓甚名谁,身家背景,相貌又是什麽样的。
隔着面纱,樊公公当时连点儿边角都没窥到。
而最让殷氏费解的。
“咱们皇帝自去年秋日醒来,一直行走起卧不便,政务又堆积成山,他日日坐着轮椅,埋首御案前日理万机,却在入冬後,做了两件奇怪之事。”
一是让司天监测算八字,挑选良辰吉日,期间还接见了一位据说来自北境璃山,会批命占卜的大法师。
二是让内务府拟定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