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第90章二帝返程
赵佶本就是风流天子,半辈子声色犬马儿女一箩筐,自然不会将女儿们放在心中,答应了完颜希尹联姻的要求後粗略挑选了一番,最後决定让第五女茂德帝姬赵福金嫁予金国皇帝。
赵福金本为明达皇後所生,不光身份高贵,在所有女儿中也是最为貌美,当年完颜宗望打进开封,曾亲口点名索要,完颜宗望死後一直在其宅院居住,原本以为这次能顺利回国,最後却等来了此噩耗。与这时代大部分女子一样,赵福金不敢反抗父兄,甚至在她的认知里,此为自己应当做的,所以即便使团强烈反对,梁红玉与扈三娘甚至亲自上门劝诫,她依然执意答应。
皇命与本人都是如此,衆人也没办法,好不容易与金人谈妥条件,总不能因此事多做耽搁,最後无奈之下,只能将这位苦命的帝姬留在敌国。由于这件事,原本因着马上就要回家而兴奋不已的使者们有些萧索。
毕竟金国山高路远,这次来的基本都是些年轻官吏,大多是赵淳楣登基後提拔上来的,对于迎回二帝抱有一腔热血,结果近距离接触後发现自己国家曾经的君主真如传闻中一般荒诞,心中不免难受。
这其中属扈三娘最为愤懑,她本就是从二龙山出来的,对什麽朝廷皇帝向来看不惯,现在这两瓣烂蒜又闹了这一出,气得她当时就想闯进去骂人。最後还是较为成熟的梁红玉与李纲将其劝住了,见她如此,二人也不敢再让三娘接触二帝,寻了个由头将人送到後方,负责看管随行百姓。
路途遥远,几万士兵行进起来都颇为困难,更别说这麽多平民,其中一半还是老弱妇孺。好在为了回家,这些百姓意志非常坚韧,扈三娘与梁红玉也有指挥大规模人员的经验,所以队伍虽然缓慢,但终归没乱起来。
如今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宋金两边大致以黄河为界,真定丶河间这几个府还在金人手中,剩下北方大部分都是辽国旧地。要知道女真人只有那麽多,要管理好这麽大的地方还是颇为吃力的。为了防止宋朝这边搞事情,金人也派了一支军队随行,领命的正是曾经与赵淳楣交手的金国四太子金兀术。
对于这位金国贵人,赵佶赵桓二人一开始也是极力拉拢示好的,然而金兀术不比老谋深算的完颜希尹,有些年轻气盛,对于窝囊废二人组极为看不上,面对他们的讨好表现得也很平淡。好在眼看马上就要归国,父子二人的心思也不在全金人上面,毕竟回去後他们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是了,对于赵淳楣这个皇帝,两人是不可能认下的,说白了,所谓的皇室血脉,不过是赵佶当年为了拉拢二龙山随口说的,赵淳楣这一支,往上追寻甚至不是太宗直系,而是太丶祖赵匡胤的後人,并且也早就出了五服,她还是个女子,凭什麽当皇帝?
不过嘛,这父子二人就算再自信也明白眼下局势,赵淳楣掌握着军队以及北方大部分地方武装,朝堂上的局势也稳定下来,提拔了一大批自己的人,想要推翻对方十分困难。所以,为了避免回朝後陷入窘境,他们决定现在就行动起来。
这日,趁着大军休息,赵佶赵桓将使团的负责人李纲叫到跟前,先是道谢,之後又对其工作的辛苦表示了肯定,李纲连连推辞,恭敬地行礼,全程挑不出半点错误。
二人满意地点了点头,其中赵桓态度尤为热切,拉着李纲动情道:“卿家,当日一别,没想到还能再见,吾悔不听你的进言,这两年在金国,每每忆起卿家忠肝义胆,都禁不住垂泪,你能来接我们,吾心甚慰啊。”
“太上皇严重。”李纲躬身道:“此为大宋子民应当做的,况且臣出身卑鄙,深受皇恩,怎敢托功。”
赵桓听到“太上皇”三个字面容微微扭曲了下,片刻後勉强调整过来,露出一抹干巴巴的笑意,“吾知道卿家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赵桓与其大聊恩义倒也不算错,李纲原本是个普通官员,因为在第一次东京保卫战中力挽狂澜被其提拔为宰相,不过很快就遭到厌弃,赵桓甚至骂他“惟辟作福,大臣专权。”最後一贬再贬,直到金人再次兵临城下,皇帝才又想起他,然而已经晚了。
赵桓与李纲相处过几个月,知道这人虽然有才,但性格刚直,而且心胸狭窄,当年还跟赵淳楣起过争执,于是刻意长吁短叹道:“我父子二人都清楚,现在朝廷这个样子,来接金国可不是什麽好差事,卿家与我们相处这般久,回去恐遭猜忌,你放心,回去见到赵淳楣,我们必定帮你解释。”
李纲微愣,回神後淡淡行礼道:“如此臣便谢过二位太上皇了。”
感觉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父子二人眉头微皱,继续蛊惑道:“回来之前,我等与几位叔伯们商议过,等到了京城,得先祭天祭祖,感谢保佑我大宋渡过此关,同时将赵氏子孙汇集起来,重新编写玉牒,也算正本清源了。”
此话几乎是挑明了,正谁的本,清哪里的源?不就是要针对如今龙椅上的赵淳楣吗?
然而李纲却怔下,诧异道:“有这等事?怎麽分别前没听他们说过?”
分别前?什麽分别前?赵桓摸不着头脑,紧接着反应过来,直接失态地大喊,“宗室们走了?!”
“是啊,”李纲面色如常,“因着咱们行进实在缓慢,有几位年龄大的宗室身体不适,便先让人送他们回京城了,金人那边担心他们路上出什麽意外也答应了。”
“混账东西!怎麽我不知道!”赵桓气得面色通红,一旁的李纲连忙请人息怒,安慰道:“宗老们也是不想您二位知道後担忧,放心吧,臣安排了扈将军协同,定然会把所有人成功送到开封府。”
他那是因为担忧吗!赵桓气得要吐血,虽然同样被俘虏到金国,但宗室们可没有那麽好的待遇,路上死了一批不说,馀下的都被安排到各个地方做体力劳动,折腾得够呛,李纲说好些个身体不好其实也没撒谎。但是这让一门心思想要在路上跟宗室们商量对策搞事情的二帝彻底没办法了。
赵桓当场心态就崩了,他跟亲爹赵佶不同,赵佶在北狩时已经是太上皇了,基本没有复辟的可能性。赵桓可是正儿八经的皇帝,他跟赵淳楣到底谁是正统还是可以掰扯一下的。
李纲见其这个模样,知道对方能消停些日子了,于是恰到好处地提出告退,然而刚要转身,赵佶就叫住了他,之後表示自己这边服侍的人手不够了,希望能多调些人来。
考虑到二人的身份,此等要求并不过分,李纲才要答应,冷不丁想到什麽,开口道:“两位太上皇的日常起居应由梁红玉将军负责,可是她有不周到的地方,臣可以在旁稍加提点。”
“这丶这倒是没有……”赵佶有些尴尬,毕竟梁红玉是个女的,而他们现在最大的敌人赵淳楣也同样是女的,于是便自动将其划分到一个阵营。
李纲收敛了笑意,他起身,极为认真道:“梁将军曾带着兵马与金人浴血奋战,为国鞠躬尽瘁,连生死都可以置之度外,虽是女子也忠肝义胆光明磊落,太上皇若是连这样的人都要猜忌,岂不是令将士们寒心嘛?”
“这我自然知晓,不过是见梁将军忙碌,唯恐打扰到罢了。”赵佶随口给了个解释,之後又是对着李纲吹捧一番,努力拉近关系,直到对方再三表达忠心感谢方才放人离去。
之後的日子,这对父子因着计划被打乱,倒是没太作妖,况且他们也察觉到,随行的官员似乎对二人高贵的身份不怎麽感冒,憋闷之下,只好折腾自己身边的。
李纲答应的事倒是照办了,他从民间百姓中选出一批女子,经过简单的培训送到赵佶赵桓身边充当婢女。然而平民百姓粗手粗脚的,干些力气活儿还勉强,至于什麽伺候笔墨根本干不来。是的,眼见马上就要回京,他们也开始给各地官员写信,争取联系上些曾经的心腹,赵佶甚至将写字画画的爱好重拾了起来。最後没办法,二人索性找了几个年幼的帝姬在身边侍候,女孩儿们没办法违背父兄的命令,好在只是铺纸研墨整理书稿,便轮流上岗。
今日刚巧是永福帝姬赵佛宝当差,她生母乃崔贵妃,被皇帝厌弃,自打出生就没过过几天好日子,本身性子刚烈,不同于其他姐妹,对于父兄有很大意见,见了赵佶赵桓没多久便直接呛了起来。
这两父子在接连碰壁,正一肚子火没处发泄,对着敢顶撞自己的赵佛宝便是一通怒骂,直接点名其不忠不孝性情乖张。要知道此事如果传出去,即便赵佛宝是帝姬,得了个此等评价以後的人生也会极为艰难,气得小姑娘晚上回帐子痛哭出声。
赵多富见此轻声安慰,表示明日会去跟爹爹求情,也让小妹先服个软。
“我才不去!你怕他们我可不怕!现在回京前途未卜,就算事事都顺从也只会是下一个乔才人!姐姐,我有时候真不明白,这些人害死了乔才人,把我们变成这样,你难道不恨嘛!”赵佛宝大喊。
赵多富连忙捂住妹妹的嘴,确定周围无人後苦笑出声。
恨又能怎麽样呢,自己这辈子反正也就这样了。
她温和的安抚着怀里的女孩儿,现在唯一的心愿,就是妹妹们能过得好,而在其看不见的地方,赵佛宝狠狠握紧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