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魔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金刚经》
十六年前,宝生出生在瞻婆城外不远处陀罗河沿岸的一个小村庄。他从小就性情顽劣,难以管教,父母没有办法,只好把他送到了净莲寺修习。
对宝生来说,那是一段新奇的旅程。平日里,站在村外的山坡上向远离须弥山的方向望去,一眼就能看到庄严矗立在远方地穹上的瞻婆城,如果天气晴朗,甚至能看到净莲寺的众大殿顶闪烁的金光和流光溢彩的琉璃塔。瞻婆城铁灰色的城墙威严地矗立着,简直比村外的小山还要高,愈接近瞻婆城,城墙显得愈发高大。
家里太穷,他们没有马车,只好步行。好在他们可以沿着陀罗河行走,许多居住在瞻婆城外的信徒会一路磕长头到净莲寺,久而久之,沿着河岸也形成了一条平整的小径。
河水平静舒缓,在青色的天光下闪烁着奇异的色彩。宝生走累的时候,父亲和母亲会轮流背着他。他们白天赶路,夜里会在河边过夜。父亲在河边的灌木丛里捡来枯枝和落叶,在岸边的平整地方点燃一堆篝火。那段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了,宝生只记得自己依偎在母亲的怀抱中,出神地望着燃烧的篝火,火苗就像有生命的精灵般舔舐着焦黑的木柴,父亲的面容在篝火后若隐若现。
父亲和母亲不让他一个人走进黑暗的丛林,父亲曾告诫宝生,在原野上游荡着饥肠辘辘的掠行兽和传说中残忍嗜血的饿鬼和阿修罗。当然了,几乎每个孩子都是听着类似的故事和传说长大的,大人们告诉孩子们,千万不能乱跑,饿鬼最喜欢吃小孩子的心肝。
宝生时不时地望向远离河岸的灌木丛,黑暗中的灌木丛充满了危险气息,那些伸向天空的枝丫随风摆动,仿佛是一只只饿鬼的爪子。他总觉得一只青面獠牙的饿鬼会突然从灌木丛中扑出来。有时候,他也会望着天空,苍穹泛着微光,偶尔有一丝薄雾从河面上飘荡过来,天穹在薄雾中闪烁迷离。母亲告诉宝生,那苍穹之上,是天人的世界,只要积累足够多的福报,当人死去之后,如果福报深厚,灵魂就会顺着须弥山上到天穹之上,往生天人界。
最后,当宝生和父母终于来到瞻婆城脚下时,宝生仰头望着高大的城墙,他觉得那简直就是一道连绵不绝的山脉,将整个城市包裹其中。随着父母战战兢兢地从山脚下的一座宏伟城门进入到瞻婆城里,宝生甚至觉得城内比外面要温暖不少。
初到净莲寺时,还是幼童的宝生很是不习惯。喇嘛们每天半夜就要起床,端坐在广场上诵经。每天天不亮,师父都会把他从温暖的被窝里拎出来。半夜总是非常寒冷,宝生坐在喇嘛们中间瑟瑟发抖,更别提念经了。他一直感到奇怪,为什么喇嘛们在寒冷的天气里裸露着整个臂膀还能安之若素地念着晦涩难懂的经文。
在一片庄严的诵经声中,宝生的哈欠声和喷嚏声总是那么不和谐。感冒了几次之后,师父就没有再逼迫他做早课了。即使是白天,师父也总是很忙,他每天都要在药师殿中调制药剂,经常没空管他。
宝生得闲,经常一个人在净莲寺内乱逛。除了藏经阁、药师殿以及琉璃塔等等几个师父明确不准他去的地方以外,宝生很快就熟悉了净莲寺的每一个角落和一草一木。
有一天闲逛中,宝生无意中发现了一间无人的大殿,他小心翼翼地走了进去。不大的院落里长满了荒草,显然许久已经无人打理。宝生好奇地走进大殿,这个陌生的大殿里没有供奉佛像,显得空空荡荡的,到处都是灰尘,似乎从未有人来这个地方。宝生在大殿深处发现了一个向下的阶梯,奇怪的是,这道阶梯居然是金铁制成的,光滑的墙壁上还有一种不冒烟的火把。
宝生试着伸手摸了摸,指尖却被一种透明的屏障给挡住了。于是,他的好奇心更重了,他朝阶梯底下走去,不知道走了多久,气温越来越低,他呼出的气都变成了白雾。最后,宝生终于走到了旋转阶梯的尽头,来到了一个明亮的圆形大厅。
奇怪,净莲寺地底怎么会有这种地方?宝生好奇地四处张望,这个大厅面积不大,方圆只有十多步,天花板上沿着边缘有一排白色的灯光,一排粗大的管道从对面的墙壁伸出,隐没在脚下。他跺了跺脚,脚下传来沉重的声响,回声在四周回荡,良久才渐渐平息。宝生低头望去,借着大厅四周明亮的光线,他惊讶地发现脚下居然是深邃的冰。透过冰面,隐隐能够寒冰深处有一些扭曲的管状物隐没在黑暗中。宝生试着在冰面上走了两步,冰面很滑,他差点滑倒。
一股寒气从脚底升起,宝生不禁打了个寒战。他不敢再乱走,站在原地四处张望。突然,宝生注意到自己走下的台阶处的墙壁上还有一扇朱红色的门,由于正好处于灯光找不到的阴影中,所以刚才没有发现。他轻手轻脚走了过去,重新踏上最后一级台阶,走到那扇门的前面,伸手试探着推了推,门纹丝不动。
这时,宝生突然听到一些奇怪的声音,他呆愣在原地,侧耳倾听,渐渐地,他听清楚了,一些低沉的轰鸣声似乎是从冰面下传来的。他再凝神去看冰层底部那些管道,突然觉得那像是一只怪兽的扭曲缠绕的触手,仿佛随时都可能破冰而出。
宝生吓坏了,急忙顺着阶梯爬了上去。回程的路都是那么遥远,他跌跌撞撞地爬回了大殿。正准备跑出去时,却一头撞到正站在大殿门口看着他的师父。
“宝生,”师父很少责备他,但今天,他面色冷峻,语气中也有着隐隐的怒气,“你到这里来做什么?”
“对不起,师父,徒儿知错了。”宝生心虚地低下头,等待师父责罚。